高句丽·渤海历史文化研究

  • 《旧三国史》佚文的发现与研究

    高福顺;

    《旧三国史》是金富轼《三国史记》编纂之前编纂的有关记述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朝鲜半岛学界亦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纪事本末体或编年体史书。从日本学界、朝鲜半岛学界研究的结论看,金富轼《三国史记》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沿袭《旧三国史》的史书。《旧三国史》与金富轼《三国史记》相比,它是一部很少有新罗中心主义偏见的史书,并有意识地开始构建以檀君、扶余、高句丽为核心的朝鲜半岛区域古史谱系。当然,从后来朝鲜半岛文人的著述观之,《旧三国史》亦是朝鲜半岛古代文人构建朝鲜半岛古史谱系及其高句丽史观意识的滥觞。

    2025年07期 v.46;No.36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句丽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及文化认同

    孙炜冉;

    高句丽作为中国古代边疆民族及政权,在汉唐时期的东北地区极具影响力。其兴起壮大后,拥有强大军事实力,以及文学艺术、建筑技术等显著的文化成果,这些成果是与中华文化交往交流的产物,最终又交融于中华文化之中。高句丽的各项制度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促进了区域间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交融。其开放包容的观念展现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作为复杂的政治文化现象,高句丽的兴衰映射着中国古代边疆社会的变迁。高句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年07期 v.46;No.364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集安市博物馆开展的高句丽遗存保护与研究

    耿黎;耿铁华;

    集安市博物馆是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地方博物馆。集安博物馆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注重高句丽文物保护管理、高句丽历史文化考古调查发掘、高句丽文物陈列展览和对高句丽历史文化的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高句丽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与传承为主的鲜明特色。

    2025年07期 v.46;No.364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艺术人类学视角下的方正剪纸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

    张景明;王雨佳;

    黑龙江省方正剪纸集满族剪纸的粗犷风格与中原剪纸的细腻剪功于一体,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传承至今。该文在艺术人类学视角下,探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正剪纸的发展历程、文化特征、社会功能等内容,为理解东北地区民俗文化提供重要视角,使其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保护与传承,焕发出鲜活生命力。

    2025年07期 v.46;No.364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满文书法历史源流、传承现状及保护与创新发展

    王硕;宋伟;

    满文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女真大小字、新老满文创制改良及清代书写传统定型,形成以软硬笔为工具,融合汉文书法审美特征的艺术形式。其发展与清代行政需求、满蒙汉文化互动紧密关联,从实用书写逐步演变为兼具艺术审美的视觉表达形式。长期跟踪调研发现,满文书法发展面临传承人群数量少且分散,整体艺术水平较低,理论研究不足等挑战。该文提出以下系统保护和创新发展路径:学界以理论建设为根基,通过比较研究与新材料引入,将满文书法纳入多语种书法理论体系;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桥梁,依托非遗专业、通识教育及社团活动资源培养传承人才;非遗保护单位以价值赋能为目标,推动满文书法与其他非遗项目融合发展。保护和创新发展满文书法,有助于通过文化互鉴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基因。

    2025年07期 v.46;No.364 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语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论词典编写中的词类标注问题

    谢奇勇;

    词典编写中的词类标注是随着中国现代语文生活和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词典内容现代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其经历了一个曲折不平凡的历程,而且到现在还面临着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以通行的中型语文学习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为例,其词类标注中的词和语素义项的多义异类或同类的分列或合并的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和改善的地方,我们应该加以重视,通过不断地改善词典编写中的词类标注,进而推进词典编写的现代化。

    2025年07期 v.46;No.364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校”“挍”的字际关系——兼论唐代正字学理念与用字实践的错位

    金梦婷;赵九歌;刘华阳;

    对于“校”“挍”这组字形,“挍”本是由“校”省写产生的异体字,到了唐代,有学者明确提出分化“校”“挍”的设想并且将之付诸实践。然而“校”“挍”的异体分工最终并没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校”“挍”一直都是一组异体字,而非分化字。唐代学者分化“校”“挍”的设想反映出其通过汉字形义统一原理来规范用字的正字理念,而“校”“挍”分化未能实现则展现出汉字实际用字情况的复杂性。

    2025年07期 v.46;No.364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研究(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浙东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

    吴云峰;赵欣雯;

    浙东抗日根据地孤悬敌后,军政环境复杂,是新四军与敌伪顽势力激烈斗争的战略要地。其妇女运动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深厚的革命传统而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浙东抗日根据地将根据地建设、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紧密结合,建立妇救会,鼓励妇女接受教育、学习文化,动员妇女参与抗战救亡、生产劳动及拥军优抗,有效推动了抗战事业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与权益。在封建伦理与敌伪顽势力双重压迫下,浙东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通过参与政权建设、生产劳动及文化活动,扩展了妇女的活动空间,展现出女性在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07期 v.46;No.364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她力量”:晋冀鲁豫妇女运动三大实践

    侯震;廖显明;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正义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依靠人民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抗战。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于这场民族解放运动,尤其是以人口居多的晋冀鲁豫地区,妇女们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拥军支前,积极参战助战,积极参与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5年07期 v.46;No.364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应用型大学建设研究

  • 红色文化助力地方高师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

    李鹏;宋虹;

    红色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内容,对地方高师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为乡村经济实现产业兴旺提供平台支撑;政治层面为乡村治理实现治理有效提供良好环境;文化层面为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提供精神动力;社会层面为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富裕富足提供具体指引;生态层面为乡村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提供重要保障。地方高师院校由于自身的“属地性”“应用型”等特征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具有区域、人才、产业等多方面优势。同时,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的红色育人主体和红色文化传播载体,要紧密结合自身定位和办学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从产业、人才、组织、文化、生态等多角度、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7期 v.46;No.364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经济·社会学研究

  • 审计治理视角下产业链韧性提升路径——基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实证分析

    杨以文;林欣玥;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产业链韧性成为国家战略能力的关键维度。该文基于2013—2022年A股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审计治理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审计质量提升可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链韧性提升,且审计质量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增强信息透明度,间接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2)异质性分析揭示,审计效能在高城镇化水平地区、有数据交易平台及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的情境下更为显著;(3)企业ESG表现与地区数字化水平正向调节审计治理的韧性提升效应,凸显协同治理的重要性。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审计治理范式转型与产业链韧性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2025年07期 v.46;No.364 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福利治理视角下困境儿童福利递送的实现路径

    李文祥;马振铭;刘一锋;

    中国困境儿童福利政策涵盖基本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及社会保护领域。然而,目前困境儿童福利递送实现却陷入困境,导致困境儿童的生活及发展状态难以有效改善。立足福利治理视角,困境儿童福利递送实现困境的根源在于福利递送障碍。困境儿童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及政府基于自身组织及功能性限制,在福利递送的过程中呈现脆弱性、局限性、不稳定性,以及碎片化特征,难以实现福利资源的有效供给与递送。为提升政策实施成效,有必要通过制度性安排修复各类主体的功能缺陷,强化其在福利供给中的责任与能力配置。同时,构建以困境儿童需求响应为导向的递送互动机制与资源整合机制,推动服务过程系统化、协同化与精准化,进而推动福利政策的有效落地与困境儿童福祉的持续改善。

    2025年07期 v.46;No.364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制造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

    赵良旭;

    中国自2018年以来大力推行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为制造企业的经济稳定发展、投资融资压力的缓解提供帮助。但是,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力及地域差异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研究以2018年3月—2023年6月上市的制造企业为数据样本,探讨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地域、产权性质与企业规模差异所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对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并且对东部地区的制造企业、民营制造企业、大型规模企业的政策效应更显著。

    2025年07期 v.46;No.364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

  •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与黑格尔哲学内在关系的解析与批判

    刘芳铭;

    早在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就对黑格尔哲学与国民经济学存在形而上学的共谋性进行了深度思考,这一思考接续引导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开展哲学批判的同时,同步对黑格尔展开了经济学批判。正是基于对黑格尔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理论根基处共谋性的批判与解构,马克思提出了重构国民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任务,而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意味着马克思必须彻底瓦解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思辨哲学,为无产阶级经济学确立崭新的哲学基础,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无产阶级经济学的内在贯通。

    2025年07期 v.46;No.364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论析

    马晶晶;孙冬;

    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阈出发,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特色”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意蕴。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扬弃的立场,在对理性形而上学的建设性批判中破除“抽象”对个人的统治,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对资本逻辑的剖析中拒斥资本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对现代性总体考察中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凸显社会主义文明的生机活力。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基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视阈,充分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为推动人类现代文明转型提供动力支持。

    2025年07期 v.46;No.364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文化·传播学研究

  • 符号学视阈下皖北传统音乐的文化记忆建构及其当代价值

    焦杰洁;

    该研究系统分析皖北传统音乐的文化符号表征体系,以及它承载的集体记忆机制。以符号学理论分析探寻皖北传统音乐的文化记忆建构,基于音乐要素和听觉符号的意义功能,再结合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及戏曲唱词的文化叙事特点,阐明皖北传统音乐作为地方性知识载体的深层价值。研究提出皖北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语境里再生产的可能性,以及借助教育转化和技术赋能的实践办法,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乡土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帮助。

    2025年07期 v.46;No.364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探析

    全红;

    该研究基于2021—2024年CSSCI源刊高校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数据,分析其总体趋势、增长幅度及五个核心维度(活跃度、流行度、专业度、互动度、认可度)。结果表明,大多数期刊传播力指数增长稳定,保持持续上升,新兴期刊表现亮眼。推文量、阅读量及互动率的提升是传播力指数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优化内容策略、增强用户互动及精准化推荐是提升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的核心路径。

    2025年07期 v.46;No.364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研究

  • “互联网+”背景下师范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字化转型——以东北地区某高校为例

    邢馨月;

    “互联网+”的发展为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文学批评与研究发展等诸多机遇。师范高校应从三个维度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师资培养路径,重构立德树人教育环境;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拓展数字化文化传承路径,整合资源与创新服务体系。该研究探索师范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为同类院校教育现代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2025年07期 v.46;No.364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探索——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审视

    黄薇薇;杨晗誉;蔡抒洗;

    该文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4所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发现,案例的专业课程结构存在课程分类缺乏统一标准、分类课程学分设置比例不恰当、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失衡、课程体系规划培养目标单一、实践教学体系师范属性不足、教育实践设计欠缺科学性、教师教育课程缺失音乐教育特色等问题,进而探索出系列可行的改革策略:设定适切的培养目标、构建合理合规的课程结构框架、以产出导向理念引导课程设置改革、注重限定选修课程设置的适配性、夯实实践教学体系的师范性、提高教育实践设计的科学性、强化教师教育课程的音乐教育特色。

    2025年07期 v.46;No.364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法语教学课程思政实践研究——以《走遍法国》第一册为例

    张来;

    该研究深度聚焦大学法语教学,以经典教材《走遍法国》第一册为例,全方位、多层次地探究在法语教学中如何巧妙且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大力创新教学方法、精心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为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范例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2025年07期 v.46;No.364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高句丽史》震撼再版,续写历史华章

    <正>中文摘要(100)作者:耿铁华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3月ISBN: 9787030816313内容简介:本书以高句丽民族与地方政权作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先秦至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对北方民族政权管理、册封、朝贡的历史,也涉及东北亚古代国家新罗、百济、倭与高句丽的交往与战争。书中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考古学大量的新资料,叙述了高句丽民族起源、建国、发展、扩张、兴盛、衰亡的历史过程。首次将高句丽政权的发展变化置于中原王朝的统一、分裂、战争、和平的大环境下进行思考与研究,依照高句丽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分成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四个历史时期。对于不同时期高句丽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朝贡册封、战争交涉、使驿往来,以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疆域变化、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高句丽民族起源、建国、社会性质、历史分期、政权建设、经济类型等问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和意见。

    2025年07期 v.46;No.364 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