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开发与利用

  • 融合多模态信号处理与深度学习优化的火电功率预测方法

    王杰;闫峻熙;黄刘松;黄莺;张飞;周明琴;

    针对火电机组宽负荷动态调节下功率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多模态分解与深度学习协同优化的混合预测模型.模型采用改进型ICEEMDAN对多源传感器信号进行多尺度解耦,结合样本熵引导的KMeans聚类构建频率特征子空间,并利用VMD对高频噪声进行二次降噪.引入冠豪猪优化算法动态调整CNN-BiLSTM网络的正则化系数、初始学习率与隐层节点数,实现预测性能最优化.在山东某机组实测数据上,模型在变工况测试集上将MAE降低至19.45 MW,较传统方法提升20%.结果表明,该双级分解—聚类—优化策略有效缓解了模态混叠与参数敏感问题,为火电机组智能调峰提供了高适应性的预测方法,相关模型已成功集成至某电厂的实时监控系统中,在实际运行中展现出良好的预测准确性与响应速度,显著提升了机组在动态负荷条件下的调峰决策效率与运行经济性.

    2025年08期 v.46;No.365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Alpha噪声下基于CNN与注意力机制的频谱感知方案

    赵韵雪;

    针对非高斯噪声背景下,基于二阶统计量、传统算法的频谱感知算法性能出现退化或失效,同时基于DNN、LSTM等模型的频谱感知算法出现计算效率不高、模型特征提取不精确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分数低阶协方差(FLOC)和深度学习的频谱感知新方法 .FLOC算法通过非线性处理有效抑制噪声尖峰并缓解信号拖尾效应,大幅提高了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检测性能.同时,通过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在提升特征提取精度的同时优化了并行计算效率.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优异的检测性能,为频谱感知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2025年08期 v.46;No.365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数学及应用数学

  • 时滞分数阶SEVIR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与Hopf分岔分析

    李会芳;

    研究了具有时滞的分数阶SEVIR传染病模型.首先求出系统的无病平衡点及疾病依赖平衡点,同时将系统进行分数阶Laplace变换,计算出了系统的基本再生数,证明了系统在无病平衡点P_0处有无时滞情况下均是不稳定的,最后讨论了在疾病依赖平衡点处系统的稳定性及分岔情况.

    2025年08期 v.46;No.365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物流流通加工中排序问题关键工件法的改进与完善

    贾春玉;米雪飞;欧卓钰;陈彦如;

    同顺序作业排序问题()n/m/F/C_(max是NP)_(难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同顺序作业排序问题的求)解优化程度,针对现有启发式解法存在的不足,文章基于关键线路理论和线路条数理论,对关键工件法进行改进.新方法融合改进后系数法、关键加工中心法理论以及线路条数理论中的权重因素,通过同时优化作业时间之和与比值系数,提出多种排序策略以确定加工顺序.经过理论分析与模拟实验表明,新方法能够获得满意的近似最优解,显著提高优化程度,有效缩短生产周期.经实践验证,该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借助Excel软件即可快速实现加工顺序优化,有效提高优化程度.

    2025年08期 v.46;No.365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及其应用

  • 基于双分支和多尺度注意力的人脸表情识别

    李堃;盛家乐;李锐;王倩倩;

    人脸表情的表达受到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的共同作用,为了高效融合并利用这些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分支和多尺度注意力机制的表情识别方法 .方法包括双分支特征提取、多级别特征融合和多级别特征注意力三个模块.在双分支特征提取模块,将原图像和经过小波变换得到的高频图像组成双通道分别经过主干网络提取特征,其中原图像提供了全局特征,高频图像提供了像素级别的局部特征.在多级别特征融合模块,将双通道主干网络不同阶段提取的多尺度特征图进行融合,进一步提取局部细节和全局信息.在多级别特征注意力模块,将融合后的多尺度特征分块,统一各块的维度后送入自注意力模块并获得预测的类别.该模型在CK+和RafDB两个表情库上进行实验,通过和近年来的优秀模型做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025年08期 v.46;No.365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物联网终端软件缺陷检测研究

    郑逸凡;黄瑞垠;WAQAR KHAN;

    当前物联网终端软件缺陷数据在挖掘过程中,没有深入考虑不同类别与属性分布的因素,对异常数据采用了容忍的思路,导致神经网络缺陷判断过程需要大量迭代,检测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了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物联网终端软件缺陷检测方法 .根据变异概率对异常物联网终端软件运行数据进行剔除,结合数据类别与属性概率分布对剔除异常后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通过预测软件运行数据融合结果进行数据特征提取后,将提取到的终端软件运行数据特征输入由神经网络与长短期记忆网络混合组成的混合神经网络中,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预测软件的缺陷情况,使用神经网络判定预测结果的真实性,从而得到精准的检测结果 .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神经网络的检测方法的误检率与漏检率较低,说明在混合神经网络的辅助下,缺陷检测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广泛应用于软件缺陷检测领域.

    2025年08期 v.46;No.36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制药与食品科学

  • 生脉散“异病同治”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机制探讨

    李鑫鑫;孙冬媛;纪志刚;夏友付;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生脉散治疗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ETCM数据库筛选生脉散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借助STRING平台和Cytoscape 3.9.1软件共同构建生脉散—成分—靶点网络图和蛋白互作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和PyMol 4.6.0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结果:生脉散有993个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两种疾病与生脉散之间获得454个交集靶点,核心靶点有SRC、AKT1等.关键活性成分有樟脑、人参三醇等.生物学过程涉及细胞凋亡信号传递、蛋白质磷酸化、参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调节、G蛋白偶联受体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关键成分樟脑、人参三醇与SRC、AKT1靶点可稳定对接.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生脉散“异病同治”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探索其新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2025年08期 v.46;No.365 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体育·心理

  • 基于社会行动理论的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新思考

    金庆红;余涛;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落实以文育人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三种理想情境类型,即三优文化传承情境、五育融合情境与创新数字情境.在此基础上,从行动主体、目标、规范三个核心要素出发,探讨实现高校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行动层面,构建多元协同的高校体育文化行动共同体;在目标层面,推动价值取向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变;在规范层面,通过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中层资源突破、实现底层文化濡化,优化行动主体的实践方式.

    2025年08期 v.46;No.365 60-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网络过度使用与大学生交往焦虑的关系:反刍思维的中介

    曾玲娟;黄俭花;江丽晶;李秋漫;

    为探讨网络过度使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交往焦虑间的关系,分析反刍思维在网络过度使用与大学生交往焦虑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网络成瘾测验、反刍思维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50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网络过度使用各维度与反刍思维呈正相关(r=0.46~0.52,p<0.01)、与交往焦虑呈正相关(r=0.23~0.38,p<0.01).反刍思维与交往焦虑间呈正相关(r=0.40,p<0.01).反刍思维在强迫性上网及戒断反应和交往焦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25.71%;反刍思维在人际与健康问题和交往焦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大学生网络过度使用与交往焦虑间的心理机制,为有效预防和干预大学生交往焦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

    2025年08期 v.46;No.365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自尊、择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期望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王淑燕;张吴飞;赵晗;

    为了考察大学生自尊、择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期望的关系,研究使用自尊量表、择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简化版和职业期望量表对92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尊、择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期望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潜在剖面分析将大学生分成4类:低自尊—低择业效能型(9.77%)、中自尊—中择业效能型(60.70%)、较高自尊—较高择业效能型(21.50%)和高自尊—高择业效能型(8.03%),4类人群的职业期望得分差异显著(p<0.001).

    2025年08期 v.46;No.365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音乐要素激发情感的心理机制

    崔明明;

    随着时代变迁,音乐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不断被重新认识.音乐通过其内在要素(如节奏、速度、和声、重复与变化)有效地激发着人类情感.该文探讨了音乐内在要素作用于情感的心理机制:节奏通过神经夹带与奖赏系统关联,影响愉悦感与运动欲望;速度直接调节生理唤醒水平,关联兴奋或平静;和声的协和与否引发不同的情绪色彩与神经活动;重复与变化的平衡则关乎预期满足与愉悦感.进一步研究发现,个体对音乐的感知与情感反应受到先天节奏感知能力、后天文化环境、音乐训练、生理倾向及审美判断的显著调节.音乐的内在要素与调节因素共同构成了音乐激发情感的多层次心理机制,为理解音乐的情绪干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5年08期 v.46;No.365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人才培养

  • 基于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庞峰;

    研究聚焦项目式学习融入大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实践,建构理论模型并设计量表,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探讨项目式学习模式对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研究发现: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拓宽思维视野,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项目式学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并驱动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指导水平在项目式学习的关键要素与创新思维关系中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能够给予学生更有效的引导和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5年08期 v.46;No.365 9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迟硕;黄玥;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在促进区域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为地方培养并输送应用型人才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地方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满足地方应用型人才个性化培育需求,地方高校需要探索“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和课程体系.基于此,该研究从新文科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及现实困境,重点探讨在新文科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跨学科课程体系、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搭建产教融合发展平台、完善评价机制、组建“双师型”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等路径来积极构建适配地方需求的“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地方高校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相关借鉴.

    2025年08期 v.46;No.365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程建设

  • 师范院校通识教育课程创新性构建与完善

    范舒;孙浩;

    通识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其课程构建直接影响师范生创新能力和职业适应力.该文从师范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构建视角出发,探讨目前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通识教育课程构建的有效途径,以期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促进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2025年08期 v.46;No.365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高校“迷你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大数据可视化”课程为例

    胡金萍;柏青;

    应用型高校致力于培育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卓越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巩固理论知识、推动技能发展、激发创新思维、促进问题解决的关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的创新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该文聚焦于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模式,针对传统“大数据可视化”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点为导向、教学模式缺乏实战性、考核机制单一等问题,深入研究并构建“迷你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该模式通过构建“项目驱动”的知识体系,打破传统以知识点为导向教学的局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搭建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促进校企深度协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设计多维度、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全面、公正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迷你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贴合,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与经验借鉴.

    2025年08期 v.46;No.365 11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跨学科实践主题的要义与路径

    周丽威;马靖煜;于淼;牛冬平;姜秀;刘伟;

    跨学科实践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读《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入探讨跨学科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凝练跨学科实践主题的关键点在于强调综合性、注重实践性、提倡开放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生物学教学中有效落实跨学科实践的主要路径即超越学科、关联现实、多维评价三个方面.

    2025年08期 v.46;No.365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设计专业课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王宇;王英钰;

    该研究以“建筑空间名作分析”课程为例,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构建了“三阶段六目标”的课题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递进阶段:在“前期调研”阶段,学生通过文献研读与模型制作,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切身感受以达成对设计本体的“了解与理解”;在“分析体验”阶段,学生借助数字化图解与深度研讨,实现对空间内涵的“应用与分析”;在“综合评价”阶段,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与公开策展,完成对学习成果的“综合与评价”.这六个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从基础认知迈向高阶思维.研究探索出综合素养为导向的能力塑造、以师生互动为核心的情境整合、以社会链接为目标的成果共享三条实践路径,以期推动“技能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型,并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6;No.365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理念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健康福祉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中的评价研究与应用

    马琳添;王蕾;张天柱;张辉;

    目的:深度挖掘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健康福祉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中应用的优势,同时剖析其在伦理道德、数据安全等层面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结合健康福祉类专业特色,探索将GAI应用于健康福祉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并在教学测评环节中加以实施,使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方法:采用学校督导组人工线下评价与分析(权重40%)、GAI教师线上互评与分析(权重40%)、GAI学生线上测评与分析(权重20%)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角色的权重分配计算评价结果 .结果:学校督导组人工线下评价、GAI教师线上互评、GAI学生线上测评的分析结果高度一致,GAI线上评价统计时效较线下人工计算提高90%以上,教师与学生参与度大幅提高.结论:GAI技术丰富了教育的教学介质,扩充了高等教育的教学场景,同时也是OBE教育教学理念能够有效贯彻执行的重要评价手段,将GAI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并为规范实践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6;No.365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AMAS教学模型的高校临床药理学教学实践探索

    施翔;陈纭;吴县;余欢;朱丽丽;

    临床药理学作为连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医药人才至关重要.该研究基于O-AMAS教学模型,通过五步法系统优化教学过程:(1)目标(Objective):制定多维度教学目标,涵盖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及职业素养培养,明确微观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激发(Activation):采用案例导入、视频演示及情境模拟等方法快速激活学生状态,结合临床真实场景增强代入感;(3)多元化学习(Multi-learning):整合翻转课堂、情景模拟及小组讨论等形式,通过实验操作(如血药浓度监测)和数字化资源(微课、慕课)提升实践与理论结合能力;(4)有效测评(Assessment):构建过程性评估(课堂参与、案例分析)与终结性评估(综合项目、执业考试模拟)相结合的体系,及时反馈学习效果;(5)总结(Summary):通过师生互动回顾重点,辅以反思性学习任务(如学习心得撰写、实践应用报告),强化知识内化.研究结果显示,O-AMAS教学模型显著提高了学生成绩及实践技能,学生在药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提升教学满意度较高.该模式为临床药理学教学提供了可推广的框架,有助于培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胜任力的药学人才.

    2025年08期 v.46;No.365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七届吉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在通化师范学院举行

    <正>8月19日至21日,由吉林省物理学会、吉林省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联合指导,吉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组织委员会主办,通化师范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吉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成功举行。作为被吉林省教育厅列入“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名单”的重要赛事,该竞赛是省内高校物理学科领域认可度高、影响力广的品牌赛事,为全省物理学科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搭建了优质平台。

    2025年08期 v.46;No.36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